医学争鸣

从医学纪录片《人间世》看医媒关系建设

 

最近,一部医学纪录片《人间世》在网上热播。8个摄制组,2年时间,没有脚本,没有预设对象,蹲守在上海的大小医院,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抓取一般观众无法看到的真实场景,还原了真实的医患生态,人性化展现医患关系。《人间世》以真实呈现、深度解剖、理性思考、人文关怀的手法,一扫笼罩在医患关系上的阴霾,滋润了无数医生和患者的心田,让人们看到了久违的人间真情,对重塑良好的医患关系增添了信心。 《人间世》播出后,好评如潮,《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先后报道,豆瓣网评分9.8。它不仅戳中医患关系和社会的痛点,引发全社会对生命、医学和医患关系的关注,也开创了医学类传播报道的新模式。 要医患信任,首先要医媒信任 医生和患者本是同盟战友,患者离开医生,便无法战胜疾病;医生离开患者,便失去存在价值。医患关系互相依存,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医学的局限性、疾病的复杂性、个体的差异性、不同医生的医学经验……诸多因素导致医疗过程存在很大的风险,医患关系紧张已经成为这条统一战线上的拦路虎。 医疗问题是专业问题,涉及人体解剖病理生理甚至精神,公众即使努力自学也很难整明白。其实,大部分医生对于非自己专业的问题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医患之间,疾病信息是永远不对称的。 再加上部分媒体记者的职业道德堪忧、医学相关知识匮乏。从缝肛门到八毛门,从护士扇耳光到暖箱烤死婴儿……诸多热点新闻将矛盾集中到医护人员的医德之上,加速了医患坚冰的形成。 一段时间以来,医学界被个别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整得黯然神伤,看到媒体退避三舍。《人间世》的成功,除了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水准和出色工作外,也源自上海传媒界和医学界长期以来彼此理解、尊重、包容所换来的信任。只有医者敞开心扉,医媒互相信任,镜头才能充分呈现。 《人间世》现象给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带来了启迪:影响公众看世界的是媒体,影响公众科学认识、理性面对医学风险性、局限性的是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媒的良性互动是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医患信任比黄金还要宝贵,要医患信任,首先要医媒信任。 冰释尖锐对立的医患关系,媒体至关重要。每一次医患纠纷、医媒纠纷事件,都可以通过媒体真诚以及科学的报道,坏事变好事,负面转正面。《人间世》还原了医疗行业的生态,传递了医患间的正能量,促使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进行反思,加深了公众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的尊重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 跳动的真实最有力量,彼此和解很重要 第一集开篇,就是两位年轻病人“不治”的案例——32岁的急性心衰病人朱建峰和24岁的海鲜中毒病人邹磊。一共5个案例,其中3个案例中的患者最终不治。 “我们不是传播者和布道者,而是观察者和记录者。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人们回归到比较理性的生死问答。”《人间世》总导演周全这样说。《人间世》表现出“医学不总是妙手回春、不总是人定胜天”的现实,它不回避医学治疗的失败,直面残酷、无奈的死亡,诚实地呈现了医生面对生死的“可为”与“不可为”。 医生是专业性极强的职业。一纸充满专业术语与符号的处方笺,一扇让病患家属可望难推的手术室大门,让医者似乎充满神秘的力量,但实际上他们常常力有不逮。《人间世》实录了救治成功的喜悦与家属的感激,更未回避挽救失败的悲伤故事。每一例失败之前,都有医护人员豁出命来不眠不休、用尽一切医疗手段去抢救的场景。“在有些疾病面前,真的感觉我们医生是渺小的”,医生的无力与家属的悲痛,其实同样深重。镜头跟拍了48小时没有合眼的医生,抢救了三位病人,两位转危为安。迎接他的,有破涕为笑的家属,也有家属挥来的拳头;镜头也跟拍着医生耗尽心力抢救危重病患,生的希望似乎清晰之际,死神却疯狂来袭…… 生死一线间的残酷,家属的企盼与艰难抉择,以及贯穿其中的不舍与无奈、责任与尊严、付出与误解……这些跳动的真实,在医生看来不过是工作的日常,但绝大多数普通人无缘知晓,或仅仅看到了一个侧面。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学着了解生命和医学,从而更加坦然地接受“无力回天”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近距离地发泄悲伤,让最该感激的人变成替罪羊。 在医患、医媒关系异常紧张的当下,这部以真实取胜的纪录片,显然有助于达成彼此的和解。 重建医患信任,媒体堪当桥梁 媒体、医生、公众对医媒关系的建设都责无旁贷,因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受益者,不是哪一个方面,而是全社会。 重建医患信任,媒体堪当桥梁。医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医生需要长时间、高成本的专业训练,医患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媒体是医患沟通的重要桥梁,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医学的高技术性和复杂性,引导社会的合理预期;可以提示公众,即使遇到医疗纠纷,也能通过第三方医调委和司法渠道理性解决,切不可诉之以伤医、医闹等极端方式。对医患纠纷的报道,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严谨慎重,不能为抢发新闻而丧失应有的客观、公正和尺度。 医生,优势在专业判断;媒体,重的是道义责任,各有各的操守。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毁誉忠奸。要想让这支社会公器多一些中正平和,医院的大门,也应为媒体敞开、为真相敞开。医媒关系不是敌对关系,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医院、医生要改变思维定势,积极主动地向社会说明医学的纷繁复杂、救治的艰辛紧张,“拉下口罩,拿起话筒”,通过新闻媒体和微博、微信等及时发声,用科学、专业和理性的力量增信释疑,引导涉医话题。医生还要乐于多做医学科普,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打破医学的神秘感。 公众在医媒关系中也极其重要。如果公众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与媒体素养,能够了解医学的风险、局限与无奈,即使有偏激的报道,也会理性看待。《人间世》在网络上热播后,我们看到了无数网民真切、温暖、质朴的评论、跟帖,留下了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这是网民理性与真情的表达,汇聚成网络空间强大的正能量。 在这个互通互联的时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要以包容和开放的胸怀面对彼此。生命面前,医媒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