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争鸣

琴徽二题

 

琴徽是琴面上用来标识泛音节点的装置,它应泛音演奏的需要而产生,以便于快速准确地找到音位。琴徽虽然仅是古琴上一个起标识作用的装置,但却推动了古琴形制的成熟和古琴文字谱的发明,甚至影响了整个古琴音乐的发展进程。因此,对琴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古琴音乐早期的发展进程。

一、琴徽产生的时间

1986年,郑祖襄发表了一篇名为“‘徽’字与‘徽位’——兼考古琴徽位产生的历史年代”的文章,进而在音乐史学界引发了一场关于“琴徽产生的时间”的学术争鸣。这场争鸣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直至2018年依然有学者发表与之相关的文章。关于琴徽产生的时间大致有两种观点:郑祖襄、许健、冯洁轩、牛陇菲等人认为琴徽最早在东汉末产生,最晚在魏晋时期成为定制;而饶宗颐、周武彦、吴钊、戴念祖、赵宋光等人认为最晚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琴徽。两种观点之间分歧最大的三个问题分别是:汉代诸多文献中的“徽”字是否有琴徽的含义;“?”是否为“琴徽”;汉代及汉以前的琴上是否存在“暗徽”。笔者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将1986年至今的二十多篇文章进行梳理,发现西汉及以前就有琴徽并无实证,最早在东汉末产生才符合客观史实。

(一)汉代诸多文献中“徽”字的含义

在汉代的诸多文献中,都含有“徽”字。如:《淮南子》中的“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抚弦,参弹复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文选》李善注引《淮南子》中的“邹忌一徽琴,而威王终夕悲”,以及《汉书·杨雄传》引杨雄《解难》中的“今夫弦者,高张急徽”等。这些文献中的“徽”字,自古就有不同的注解。“参弹复徽”中的“徽”,高诱注“复徽,上下手”。“邹忌一徽琴”中的“徽”,高诱注“徽,鹜弹也”,许慎注“鼓琴循弦谓之徽”。“高张急徽”中的“徽”,颜师古注“徽,琴徽也;所以表发抚抑之处”,而朱骏声(清代)注“琴轸系弦之绳谓之徽,徽急,言纠弦也,后人乃以琴面识点为徽”。因此,今之学者,面对这些“徽”字,也是众说纷纭。

饶宗颐认为 “参弹复徽”“高张急徽”两处中的“徽”,即为“琴徽”,而“邹忌徽琴”应解释为“邹忌按琴之徽”,对于许慎所注“鼓琴循弦谓之徽”,就是依琴徽的音位上下以取滑音的意思。

郑祖襄则认为高诱、许慎等汉代注家,均将“徽”释为弹奏手法之类,而非琴徽。他认为琴徽之所以用“徽”这个字是因为“徽”有“标志”之义,如国徽、校徽之类的。而汉代含“标志”之义的是这个“幑”字,到了魏晋时期已以“徽”字代替“幑”字了,唐朝的颜师古不知,因此将汉代的“徽”字注为“琴徽”,所以颜师古是错的。

许健也对饶先生的观点提出异议,他认为“鼓琴循弦谓之徽”中的“徽”是指“鼓琴循弦”这一动作,“高张急徽”之“徽”引用朱骏声的解释才合理,将其解释为“琴徽”的话,“急”字便无从解释。

冯洁轩对“徽”字的解释与郑相似,但却提出另一颇具戏剧性的观点,他认为汉代文献中所言“徽”并非为琴徽,而是“瑟徽”。按他所说,“徽”本身具有“邪幅”或“三纠绳”之义,现已出土的汉瑟上有一无名的装置为“裹扎弦尾并系结于弦柄上的四条绛色罗绮带”。这个瑟上无名的装置——“罗绮带”,本名就是“徽”,与“琴徽”同名而不同物。

周武彦认为“徽”字引义指琴弦上的“泛音”,如“邹忌一徽”中的“徽”,到后来琴面上的十三个小圆点的泛音标识谓之“徽”。

戴念祖支持饶先生观点,他对比颜师古对“徽以纠墨”“免于徽索”“高张急徽”中的“徽”字所作的注,发现前两段文献中“徽”字作束、绑、绳索解,第三段却作“琴徽”解。因此,他认为同一个人在同一个时期的著作中“徽”字有三解,前二解之义始于先秦,而后一解始于汉代,这说明“徽”字从汉代起增入新意,颜师古所注不误。

2018年,牛陇菲在“中国音乐”上发表了一篇《话说琴徽》,文中表达了他对这场争鸣的关注和自己的一些观点。他认为“琴徽”有两类:一类是“绳徽”,指“琴轸系弦之绳”,后来退化为仅起装饰作用的“轸穗”“琴穗”“流苏”;另一类才是标识泛音的“琴徽”,而汉世的“琴徽”为前者,而非后者。

经过对各种说法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既有较为客观的说法,也有较为牵强的说法。观点与论据之间应有直接的关系,而不能牵强附会。饶先生对以上汉代文献中“徽”字的种种解释,之所以遭到众多学者的反对,是因为他并没有客观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是主观地将论据往自己的观点上靠。比如将“邹忌一徽琴”解释为“邹忌一按琴之徽”,让“徽”字同时扮演动词“一按”和名词“琴徽”的角色,未免南辕北辙了。另外,戴念祖为支持饶先生而提到的论据是否成立呢?戴文中说颜师古对同一个文献中“徽”字作三解,说明“徽”字在汉代加入新意。然而,细究就会发现“徽以纠墨”“免于徽索”本就不是言弹奏乐器的,与“高张急徽”不能相提并论,且若论同一个字在不同时期是否有新意,应是对比先秦与汉代人的说法,以后世唐人的说法来对比,是不客观也不严谨的。笔者认为从文献的文义以及汉代注家的注释来看,以上汉代文献中的“徽”字,不能作为汉代有琴徽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