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争鸣

自然辩证法对树立正确的医学科研思维的意义

 

0 引言

科学研究是人们利用已有的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及经验有目的的对未知世界进行观察、探索,从而创造新成果,发明新技术的创新性工作。而医学科学研究,面对的是人类复杂的生物体,特别是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达到维护人类健康,延长生命的目的。因此,这就使得医学科学研究不但具有自然科学研究的特点,而且具有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研究工作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医学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科研思维,并在医学研究实践中能够遵循客观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才能获得能够反映生命本质的科研成果。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曾倡导用双盲实验来确保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并认为,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人们更好地发挥他们运用天赋的才能,差的方法可能会阻碍人们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也说明了具备正确的科研思维和科研方法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掌握和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技术观,对于了解和掌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科研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联系,为不同领域的交叉和推进提供类比,进而为科学研究提供广泛的理论工具[1]。科学研究,离不开辨证思维。医学作为自然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离不开辨证思维的指导。

1 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普遍的,每一事物内部的各要素、层次和环节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观点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体现。比如,在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过程中,低温对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就反映了机体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2]。医生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从这一整体入手,不仅有助于手术的成功,也会提高手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又如,吸烟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吸烟的人为何也会得肺癌呢?这就引起了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思考,他们把吸烟的人和不吸烟的人联系起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吸二手烟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因此,世界上每一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的,都是同周围的其它事物、现象有着某种联系或关系,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疾病的发生也受到一切事物影响。由此,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有助于医学科研思维的系统性和整体化。

2 辩证法中发展的观点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事物的发展具有过程性。世界的永恒发展是通过新旧过程的不断更替实现的。实践和科学揭示,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向前发展的。过程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过程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是互相联系的。在临床医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疾病并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是始终变化着的。疾病通过治疗可以往好的方向发展,出现好转、痊愈;可以向坏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加重、恶化甚至死亡;也可以是治疗效果不明显,出现迁延不愈的状况。也有可能出现一种器官系统发生并发症或转移累及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与此同时疾病还可能出现新病种产生、旧病种消失的情况[3]。如慢性浅表性胃炎,它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而出现肠上皮化生,再发展演变成为异型增生,最后发展成为胃癌。

高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使得许多以前无法治愈的疾病已经能够被治愈,但是人类的健康仍被各种疾病所困扰。近代医学研究认为,病原是产生疾病的根源,如果消除了病原,疾病也就治愈了[4]。由于造成疾病的各种病原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尽管人类不断研制、开发、应用抗击病菌的药物,但是,一代又一代的抗生素新药都产生了耐药菌,而且其数量甚至在不断增多。2010年8月,英国科学家在患者体内发现了“超级病菌”——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ew Delhimetallo-beta-lactamase1,NDM1),它对迄今为止人类所发明并使用的所有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5]。由此看出,疾病并不会因为科技的进步就停滞不前,疾病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对于医务工作者和研究者的科研工作不能只关注于现有的疾病状况和诊疗方法,同时还需要在发展中了解疾病的动态变化,更新自己的诊疗方法,推动医学的不断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