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评胡适与江冬秀婚姻不美满,江冬秀没医
1
受新思想的洗礼,民国时期的很多知识分子都不愿屈从于旧式的包办婚姻,在感情上纷纷寻求精神上的契合,例如鲁迅与朱安,例如徐志摩与张幼仪,由于精神上的不登对,他们的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尾。
在一众失败的旧式婚姻中,27岁就被聘用为北大教授的留学大才子胡适迎娶了文化程度不高的小脚女人江冬秀后,却与她相伴一生、白头偕老了。
提及胡适和江冬秀的婚姻,唐德刚称“江冬秀是千万个苦难少女中,一个最幸运、最不寻常的例外,而胡适是‘三从四德'的婚姻制度中,最后的一位‘福人'”。
但是,夏志清却不认同唐德刚的观点,
他觉得胡适若是能与一位文学修养、思想境界均差不多的女子结婚,生活会更加美满得多,还表示江冬秀没有现代医学常识,也不知如何管教子女,才会让爱女夭折、小儿子从小身体虚弱且教不成器——一个家庭里产生了这两大悲剧,不能算是美满的。
2
胡适13岁的时候,母亲就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女方叫江冬秀。
江冬秀出生于仕官之家,但因封建礼制的束缚,她并没有接受什么系统的文化教育,而且裹小脚还比胡适大1岁。
胡适不到4岁,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他在《四十自述》里写道:
这时候我只有三岁零八个月。我仿佛记得我父死信到家时,我母亲正在家中老屋的前堂,她坐在房门口的椅子上。她听见读信人读到我父亲的死信,身子往后一倒,连椅子倒在房门槛上。东边房门口坐的珍伯母也放声大哭起来。一时满屋都是哭声,我只觉得天地都翻覆了!
父亲去世后,母亲对胡适说:“我这一生中只知有此一个完全的人,你不能跌他的股。”
带着对丈夫的崇拜与敬爱,这个女人将所有的希望与精力全部放在培养儿子上,即使经济困窘,家中的糟心事一箩筐,母亲依然坚持供胡适上学。
胡适母亲冯顺弟
胡适心里对辛苦操劳的母亲充满了感激,尽管母亲所定下的婚事让他感到茫然,可他却不忍心拂逆她的意愿,也就默认了江冬秀这个未婚妻。
求学之路漫漫,胡适一直致力于学业,直到27那年才与江冬秀正式结婚,而那空出来的10年时光里,两人只能凭借书信互相倾诉了解。
1915年4月28日,胡适写下这样一则日记:
得冬秀一书,辞旨通畅,不知系渠自作,抑系他人所拟稿?书中言放足事已行之数年,此大可喜也。
从信中可以看出,胡适曾写信追问过江冬秀是否放足一事,同时他也时时关注着江冬秀的文化水平,得知江冬秀放足之后,他用了“大喜”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毫无疑问,胡适是由衷地期盼与自己相差甚远的未婚妻能努力改进,跟上他的步调的。
只是,长达三四十年的婚姻岁月似乎证实了江冬秀并没有多大的进步。
胡适与江冬秀
作为著名文人的妻子,江冬秀对文墨的兴趣极淡,平日里不是打麻将就是看武侠小说,胡适的思想与学问,她根本没有欣赏的能力。
胡适写过一首叫《我们的双生日(赠冬秀)》的诗:
他干涉我病里看书,
常说:“你又不要命了!”
我也恼他干涉我,
常说:“你闹,我更要病了!”
我们常常这样吵嘴——
每回吵过也就好了。
今天是我们的双生日,
我们订约今天不许吵了!
我可忍不住要做一首生日诗,
他喊道:“(哼)!又做什么诗了?”
要不是我抢得快,这首诗早被他撕了。
这是一首夫妻间调侃的诗,有开玩笑的意味,但是也反映出了胡适与江冬秀之间在精神方面是毫无默契的。
他写诗,她却嫌弃的要撕掉,这样的婚姻多多少少会带着“貌合神离”吧。
3
除了两个儿子之外,胡适其实还有个女儿,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胡适对这个“小情人”也是特别的宠爱,为她取名为“素菲”。
胡适是个文人,最擅长的就是舞文弄墨,女儿的名字自然别有一番寓意。关于女儿名字的由来,他提及过:“
三个朋友一年之中添两女,吾女名素菲,即用莎菲之名。
”
莎菲是陈衡哲的笔名,陈衡哲可不是个普通的女子,而是个货真价实的大才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硕士、女教授。
上一篇:日俄已将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联合医学实验延长至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