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当守医学伦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肿瘤治疗有关网络信息调查处置工作”官方微博截图。
“医生揭肿瘤治疗黑幕”引发的“风暴”还在继续。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在张煜医生发帖爆料陆姓医生“蓄意诱导肿瘤患者治疗”后,涉事的陆姓医生已经暂停出诊并接受审查。
陆某在接受采访时,否认自己曾直接向患者推荐细胞免疫治疗的公司,也没有组建公司、担任股东的“记忆”。但据多家媒体报道,患者家属方公布的关键录音显示,陆某在通话中不仅建议患者做NK细胞治疗,还称自己认识上海嘉慷公司老板,已替患者一方谈好了价格。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显示,陆某曾担任上海嘉慷公司关联公司的股东,但后来退股。
前脚否认,后脚就被录音“打脸”,涉事“被揭黑医生”到底是被冤枉,还是真的有不端行为,的确需要用事实去厘清。眼下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相信不久后就会水落石出。
平心而论,在肿瘤治疗中,医生“超纲”使用某些药物或疗法,未必就是不良医疗行为,很有可能是“标准治疗方案”滞后下的无奈之举。现实中,超适应症使用抗肿瘤药物等情况在肿瘤治疗中也并不罕见。
在此次事件中,张煜医生点名批评陆某“给患者推荐无效、昂贵、不合法的NK细胞治疗,导致患者治疗花费增加十倍,死亡得更早”。这里面,NK细胞疗法对肿瘤患者是否就是“谋财还害命”,需要专业分析。
去年12月,美国某生物技术公司在ASH(美国血液学会)2020年会上公布了其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改造NK细胞疗法的一期临床结果,提示抗肿瘤有效,而且副作用小。只不过,这只是个别研究机构的临床研究项目得出的结论,样本量小,也未必就具有“普适性”。从整体疗效看,该疗法对晚期患者作用并没那么大。
如果说,能不能对肿瘤晚期患者采用NK细胞疗法,是个医学层面的议题,需要医学角度的分析,那搞不当诱导并借此谋取不当利益,显然已违背医学伦理。
首先,细胞免疫疗法并未获批上市,只能通过临床试验性质进行治疗,原则上不能收费。
可从报道看,有患者家属提到,陆某联系外边的公司给患者做了NGS基因检测(二代测序技术)收取18600元后,还做了5600元的PD-1免疫针和每针3万元的NK针,其中还有在医院楼道付钱的情节。这些情节显然需要查证。
其次,NK治疗不能是医生想用就用,由于药监部门并没有批准其用于临床肿瘤正式治疗,作为新技术引进,应有医政管理部门的审批,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对肿瘤晚期患者进行诱导,显然不合适。可从患者曝光的录音来看,涉事医生在给患者推介NK细胞治疗时,倾向性非常明显,几乎将其定义为当前最完美的肿瘤治疗方法,对其并非主流治疗方法、某些机理尚在研究之中等避而不谈。考虑到他与所涉公司的潜在关联,这很难不让人怀疑。
说到底,肿瘤晚期患者中,确实有很多难以治好。但不能因为治不好就在治疗时任意而为。当下肿瘤治疗领域,“不良治疗行为”并非普遍情况,但也必须提防某些可能出现的乱象,这些乱象涉及的,已不仅是医疗新技术如何规范使用的问题,还有医生与企业是否存在利益勾连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显然应该医学的归医学,法律的归法律。
一方面,严格限定新技术适用人群和医师资质,对实施新技术的病例效果进行严密追踪,确保治疗不偏离“规范”轨道。另一方面,对于价格特别高的新疗法、新技术,要加强监管,防止厂商和医生或科室之间产生利益勾连——此类利益关联很可能影响医生对不同治疗手段间的客观分析,乃至腐蚀医生职业伦理。
在张煜医生揭露“肿瘤治疗黑幕”后,国家卫健委发声表示介入调查,这是好事——相信这有助于厘清医疗伦理底线,营造更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善水(医生)
编辑:陈静 实习生:唐杰婧 校对:李项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