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争鸣

59岁医学博士,今天又斩获一家IPO

 

又一位医学博士站上了IPO敲钟的舞台。

投资界4月29日消息,眼科制药公司Zhaoke Ophthalmology Limited(以下简称“兆科眼科”)成功登陆港交所。此次IPO,兆科眼科发行价为16.8港元/股,截止发稿前,总市值近80亿港元。



兆科眼科在分拆上市前是李氏大药厂(00950.HK)的联营公司。出生于1962年,兆科眼科背后实控人、李氏大药厂创始人李小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拿到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原本打算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学术事业的他,因为家庭的一场变故,走上了制药创业的道路。

1994年,李小羿在安徽合肥创立兆科药业公司。2017年,李氏大药厂旗下子公司兆科眼科成立,定位眼科制药公司。时间一晃27年过去,李小羿也从一名青涩的科学家创业者,变成了坐拥两家上市公司的圈内大佬。

年近六旬医学博士

今天,收获第二个上市公司

兆科眼科背后,是一位海归博士的创业史。

1992年,李小羿正值“三十而立”。彼时他已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取得药理学博士学位,由于学术成果出色,哈佛大学向李小羿抛来了橄榄枝,邀请其到学校任教。李小羿面对这一难得的机遇十分高兴,成为象牙塔顶端的教员,意味着能够继续深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这是他的乐趣所在。

然而,命运有时却不尽如人意。李小羿的母亲恰好在那个时候确诊患肿瘤,且已到晚期。李小羿无奈只好放弃了到哈佛任教的机会和美国绿卡回到香港,陪伴母亲度过最后的人生岁月。

母亲的离去让李小羿深受刺激,虽然一直从事医药科研,但在家人生命面临肿瘤威胁时,李小羿亦如很多人一样感到绝望和无奈。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事业,并最终下定决心创业制药。说干就干。1994年,李小羿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依托中科大的资源和平台,在合肥创立了兆科药业公司。由于是做科研出身,李小羿对于如何开拓产品市场毫无经验,以至于公司创立前几年连续亏损。

直到1998年,李小羿成功推出国内首创的低分子量肝素制剂——「立迈青」,同年受聘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1999年,兆科药业被国家外经贸部确定为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2002年7月,李小羿发起成立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控股兆科药业,并成功让前者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上市,8年后又将李氏大药厂成功转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李氏大药厂的上市真正掀开了李小羿的医药商业版图。现如今,李氏大药厂产品覆盖如心血管、妇科、儿科、罕见病、皮肤科、产科、泌尿科、肿瘤和眼科等多个关键疾病领域。

本次IPO企业兆科眼科便是由李氏大药厂的眼科药物管线拆分而来,由13种创新药物及12种仿制药(按国家药监局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分类)组成,根据灼识资料,它是中国最全面的眼科药物管线之一,预计将在2022年前提交7种NDA/ANDA申请。

李小羿表示,集团之所以分拆兆科眼科公司(COPFL)及将其股份独立上市,是希望眼科公司在资本的助力下加速独立成长,未来发展成为一个能为医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综合型公司。

“经过李氏大药厂内部‘哺育',我们分拆出来的这部分业务,事实上已经度过了风险最大的早期。现在我们希望让兆科眼科像初创企业一样去引入资本,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李小羿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兆科眼科上市前,李小羿辞掉了在李氏大药厂担任的相关职务,将重心更多地放到了兆科眼科。按他的说法,这是为了“全身心投入到兆科眼科的管理和研发中”,人生第二个IPO对于他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眼科背后,隐藏着一个千亿市场

兆科眼科凭什么上市?

资料显示,兆科眼科于2017年成立,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眼科龙头企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全面的眼科药物管线之一。其创新药管线包括25种候选药物,包括13种创新药物和12种仿制药,业务重点布局重心放在中国五大眼科适应症上,包括干眼症(DED)、湿性老年黄斑部病变(w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近视及青光眼,并且已具备强大的商业化生产能力。

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0年,兆科眼科均无销售收入,最早的新药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才申请上市,而大部分产品仍处于新药研发阶段。这也导致公司经营状况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两年间亏损净额分别为122.1百万元、727.0亿元,2020年亏损幅度较2019年扩大了近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