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争鸣|刘锋焘、刘跃进、林继中:草堂书院
在今天(4月28日)开幕的草堂书院揭幕仪式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二十一届、中国杜甫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副馆长马红提到,“重建后的草堂书院,将成为继‘杜甫千诗碑'之后成都又一文化地标,为成都打造‘诗歌之城'与‘书香城市'再添新动力。”
草堂书院的正式开院,对杜甫文化研究将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将对成都这座城市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对此,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到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锋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以及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林继中,向其寻求答案。
刘锋焘:杜甫草堂是宣传杜甫精神的重要之地
与会嘉宾刘锋焘
“上次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还是1987年时,距离现在34年了。看到杜甫草堂的整体建筑、绿化环境都很有氛围感,这几天我要好好在这里看看。”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锋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看到现在杜甫草堂的整体环境越来越好,文化氛围也更加浓厚,对比我国很多杜甫纪念地而言,成都的杜甫草堂是最具特色之处。
草堂书院经过四年的修葺,如今成为了象征性的地点,据刘锋焘了解,全国有很多地方都计划或正在建设有关杜甫的书院,但草堂书院明显是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刘锋焘说,对于研究杜甫诗歌、唐代文学的学者而言,杜甫草堂是最具典型的地方。同时,作为旅游景点,这里也是普及、宣传杜甫精神的重要之地。
刘跃进:草堂书院联络了全国杜甫研究
“我这次专程为了草堂书院而来。草堂书院的成立,标志着杜甫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是以草堂书院为中心,真正地联络了全国的杜甫研究,联络了全国的古代文学研究,联络了全国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草堂书院作为一个联络中心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不再只是纪念、瞻仰诗圣杜甫的地方,更增加了学术研究的纬度。
刘跃进认为,草堂书院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成立,恰逢其时,这让杜甫研究走出了一般性古代文学研究的范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今后的草堂书院将在如何研究经典、传承文化,如何让杜甫的文化在今天发挥更大的作用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刘跃进回忆起草堂书院名誉院长叶嘉莹先生在1979年回国时讲的第一堂课。那时有人问她为什么回国?她说:“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读书人报国有很多方式,但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诗圣杜甫是一个符号,更是民族的诗魂,和《诗经》、《楚辞》、《离骚》具有同样的意义。
对于专程从北京到成都参加草堂书院开馆仪式的刘跃进而言,除了表示祝贺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相关学术研究和经验总结在这里落地生根。什么叫落地生根?刘跃进认为,就是把杜甫研究做好,并落到实处。“长期以来,无论是四川省的研究学会还是全国的学会,机构都设立在杜甫草堂,这里当之无愧是全国杜甫研究资料中心、研究中心以及研究的协调中心。”刘跃进说,去年11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与杜甫草堂联合建立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进行联合博士后培养,他希望更多的杜甫研究者今后能留在草堂,扎根草堂。
林继中:在以杜诗为灵魂的杜甫草堂办书院,未来可期
“书院的出现,对于思想的蓬勃发展大有裨益。高瞻远瞩的草堂人,在以杜诗为灵魂的草堂办书院,未来可期。”在草堂书院揭幕前,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闽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林继中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书院,是有别于官学的教育系统,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是自成一家之言的儒学大家们的“自留地”。
“古时管理书院的人叫山长,山长若是有一家之言和独立思想的人,就能够带动书院培养人才,继承思想。宋代礼学、明代心学、乾嘉学派的考据学的领头人,都与书院有着很深的关系。” 林继中说,书院形成的校内切磋、校外交流方式,值得如今借鉴。回顾历史,书院是对科举的补充,对于思想的蓬勃发展是有裨益的。
“我听到这个消息(指开办草堂学院)的时候觉得,我们草堂书院是能够办好的。”林继中说道,杜甫草堂的文物展览、宣传、《草堂杂志》、《杜甫期刊》等建设,早已成为杜诗研究中心,为社会输送了很多人才,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人前来参观,促进了杜诗文化的传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