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争鸣

缅怀吴孟超院士:与病人、医学事业、人类健康

 

5月2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吴孟超是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92岁时依然每周要亲自主刀多台高难度的肝胆手术。2005年冬天,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时,因为坚持要给一位河南的病重农民做手术,而推迟了上级的考核谈话。


人这一辈子该干什么?吴孟超的回答是:与祖国同命运,只有在“大我”中才能实现“小我”。


2014年9月,《中国科学报》以《大医为人吴孟超》为题,详细报道了吴孟超一生对“仁者大医”的坚定追求。以下为全文:


大医为人吴孟超


作者|方鸿辉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吴孟超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擅长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5月,我国将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那么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就是失败。


分析吴孟超在做事与做学问上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一生都在孜孜矻矻地寻求如何做人,他所走过的道路处处透射出他特有的做人通则与做人技巧。


吴孟超院士已92岁了,依然每周要亲自主刀多台高难度的肝胆手术,坐堂周二上午的专家门诊,主持着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和研究所所长的日常事务,并亲自带教着多名研究生,还不时要跑到嘉定在建的东方肝胆新院和中国肝癌研究中心的工地视察……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位年愈九旬的老科学家依然充溢如此的生机?


做个有志向的人


一生坎坷的吴孟超,所踩踏出的科学道路,处处体现了自强、自立、自信、自超。他很早就立下了志向,用时髦的话叫作“有梦想”。


“我原先的名字叫孟秋,在念书念到一年级以后,我就觉得这个‘秋'字不太好,有一点像女孩子的名字,我有一点不太服气。当时就想,‘秋'跟‘超'在福建口音中有一点音相近,于是我就把这个字改了,是我自己改的……”这应该是童年吴孟超从内心呼唤自强的信号,也是他性格中“自强”的火苗在心灵的闪现。


更有意思的是,吴孟超一旦立志要“当一名外科医生”后,哪怕面对留在同济医学院当小儿科医生,这种在旁人看来是“捧到了金饭碗”的好职位,却被他毫不迟疑地抛弃。


要知道那是发生在新中国刚建立的上海,对初出茅庐的吴孟超来说是人生地不熟,找工作又是十分困难的时间与地点。于是,这位怀揣名校毕业证书的高材生成了踯躅街头的失业者。


他就是这样一位不达目的不罢休、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倔汉子。


他心里很明白:打垮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失败就看成是人生的终结。


他敢于作出这样的抉择,正体现了心灵中有一种超越的志向和追求。由立志当一名外科医生的职业志向,进化为“医者仁心”的人生志向。


为实现这个人生志向,一旦有幸当上一名外科军医后,他便以充沛的精力、执着的坚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以仁爱之心挽救每一位他所施救的病患者,竟然从死神手中拉回了多个肝胆癌症患者的生命,这项事业是多么不朽!


如佛家常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吴孟超虽不是佛教徒,但他毕生在奉行众善。


只有践行了“仁者爱人”的做人准则与志向,吴孟超才会有如此坚定的“仁者大医”的追求,才推动他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才取得了一系列肝胆事业的飞跃,也才支撑他九十高龄依然能高高地扬起生命的风帆。


吴孟超的成功做人,首先体现在好男儿早立志,敢于自己拍板,不怕失败,不轻言放弃。


成功时,从不得意忘形;失败时,更不会灰心丧气。他也从不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


面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勇创“柳暗花明”之境界,始终用信心去战胜一切困难。


欲成就人生一番事业,就要敢担当,干大事,揽难事。立个志向,持之以恒;树个目标,人生才有前行的方向。

上一篇: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医学伦理学卷出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