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争鸣

华佗:拥有超前的医学思想却生不逢时,最终的

 
中医也称为汉医,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宝贵结晶;古往今来诞生了无数才华横溢且青史留名的著名中医大师;从神农、黄帝再到张仲景、扁鹊、孙思邈、华佗等人,他们的中医学理论和实操都为中华医疗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篇文章的主角是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华佗在中医领域里拥有“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等称号;华佗也是中医学里最具权威的外科专家;然而往往过于出彩的人,他们的思想都是较为超前的,华佗的医疗思想就是因为太过超前,最终导致这位名医身首异处,那么华佗究竟有着怎样的超前医术呢?为什么他最终的遭遇让后世的许多人深感惋惜不已?
华佗好学,志向从不是仕途而是医术
华佗年轻时候就特别喜欢学习,但是他学习的方面不是文韬、武略等著作,反而华佗更热爱医学方面的书籍,他天赋异禀,一本复杂的医术,在他的眼中却能够钻研出很多创新医疗思想,因此,华佗学医道路上异常顺利,甚至年纪轻轻就对东汉时期的许多医术著作钻研的十分通透。

不过,华佗虽然是一个天才,但是他十分明白医术的精深在于实际病例操作的经验(临床经验),自己目前所学医学理论只是前人的思想,他掌握了理论,却未掌握实际操作技术(特别是外科的手术技能),而操作方面恰恰是他的短板,为了弥补这项缺陷,华佗游历四方并拜在一些名医的旗下学习中医技术,渐渐的他开始掌握了许多医疗理论和经验。
随着自身医疗技术和经验都掌握到位,华佗就开始了他的行医之旅;华佗认为“天下的疑难杂症,治愈的关键在于奇。”而何为“奇”呢?奇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外科,外科相对于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经络理论为依据,中医技术来说,是“奇”。
东汉末期的中医外科手术根本就是一个空白,中医们认为人体是很玄妙的结构,机体患病,那么就只能够从内而外进行治愈,但是从外而内进行治愈,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也违反人体阴阳调和。而华佗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从外而内的医学反而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华佗行医的技术是由大量的失败积攒出的经验
历史对于一个青史留名的名人,更多的是记载他成功的一面,但是鲜少记载他们失败的一面;东汉年间的史书记载更是以这个人所取得成就之后,才真正对其进行史料记载;所以,在史书中,其实介绍一个人的过往,往往都记载其出名后的人生,而史书对于华佗的记载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万无一失的医术,也不存在所谓天纵奇才,华佗也是历经一次次的行医失败案例后,最终他吸收经验教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摸索,这才成就了他外科圣手的名头。
华佗已经实验动物进行外科实验
古代中医在开发新药,或者遇到新草药时,为了验证药效,一直有亲身试药传统,华佗在开发中医外科手术的过程中也不例外,最开始他是以各种动物牲畜进行外科实验;例如,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中,华佗首先是拿小型动物进行试验,这种小型动物往往以鼠、犬、狒进行试验,而当时最接近人体结构的“狒”,是最好的实验对象。

华佗认为如果狒能够通过试验并且不产生负面效果,那么这项外科就算是成功,但是为了万无一失,华佗尝试着在已故之人身上进行人体试验,但由于东汉时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以及逝者入土为安的传统,使得华佗在进行实验时,遇到了巨大的道德挑战。
华佗常常为了实验,他耗费了许多钱财来换取一些无人认领的躯体进行试验,如果实在找不到无人认领的躯体,华佗就会半夜来到一些义庄进行外科尝试;随着他掌握人体五脏六腑的各项特征后,华佗明白最后一项是最具风险的,也是最具挑战的,这项试验就是活人实验,那么如何进行活人实验?
华佗进行活人体外实验
华佗专门通过寻找一些病重之人进行外科手术,而有些病重之人早就没有了治愈的希望,他们的家人在准备好对其下葬处理时,华佗往往以不收取报酬的理由对病人进行外科治疗,所以,很多人就死马当活马医,而华佗也因此得到了大量的人体外科医术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