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争鸣

英语专业与专业英语十大关系困境与突围

 

引言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的感召下,勇于自我革命的外语人敢为人先,以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为契机,掀起了一股“回头看”、自省自查的风潮。英语专业“昧良心”“上水课”的论调甚嚣尘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英语专业”史无前例地成为学界拷问的高频词。英语专业究竟是不是一个行将就木的垂死专业?笔者刚刚在《当代外语研究》上付梓发表的《英语专业究竟哪一点对不起良心?》(孙毅,2018)引起了外语界不小的反响。不少学界新朋老友纷纷通过微信、腾讯QQ、邮件等形式予以支持、点赞,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完全相左的意见。通过论辩与争鸣,笔者希冀英语专业改革之路会越厘越清,前进方向会越辩越明。笔者拟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上斗胆再次发声,继续将此次论战引入深处。

1861年,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发端起步。新中国的成立后,受当时国际政治因素影响,我国英语专业起初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全国高校才逐渐恢复了以英语为主体的外语教学体系。除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老牌外国语大学以外,各地还先后成立了吉林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西安翻译学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等一系列或公办或民办、以外语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新兴院校。除了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综合类高校,一千多所各类型大学都不约而同地兴办起英语专业,连农业、石油、海洋、医学、邮电、地矿这样的特色院校都设有英语专业。一个专业点的学生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我国各类高校每年毕业的英语专业大学生有近20万人(蔡基刚,2018:1)。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高等院校的膨胀式发展过程当中,英语专业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一方面,英语专业的师资队伍比较容易筹划和募集;另一方面,英语专业的办学成本很低,不需要购买大型的设备和器材,只要有教室、教师和语音室即可。但与此同时,在过快的办学扩张当中,确实存在不少办学“泡沫”,如果不加以管控,泡沫破灭的时刻或许即是英语专业毁灭之时。笔者认为,英语专业与专业英语本次论战的实质是概念之争、路线之争和立场之争。目前的重中之重,是收集和兼听来自专业英语领域的批评声音,查摆英语专业目前存在的各种棘手问题,及时总结并加以完善,以期为量大面广的英语专业提供参考和借鉴。笔者认为:英语专业是指以英语为载体,着力研究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区域、商贸等方面的人文类专业;专业英语是指以英语为工具,借其服务和研究特定领域或专业的课程群。换言之,英语是英语专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专业英语的武器和途径。

一、英语专业与专业英语之争一:学科与科学

受语言功能论的影响,学界长期以来将语言的工具性视为其主要属性,将外语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对语言技能与实用知识的掌握(王俊菊,2015:124)。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似乎越来越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强调“学以致用”,强调英语专业学生如何达到用人单位的工作上岗要求,而忽视了语言的人文性,忽视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刘祥清,2007:4)。长期以来的英语教育功利观、实用观,造成了人们对英语专业的严重误解和偏见,这种误解和偏见最终导致了英语专业“工具论”甚至“英语专业不是专业”的错误认识,对英语专业造成了极大伤害(查明建,2018:12)。就笔者所知,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包括相当一部分理工科院校的领导都想当然地认为英语就是一门工具性课程,该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内容与环节。大多数大学新生在前两年的基础阶段,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大学英语,抱着所谓的“红宝书”,抓住所谓的“技巧”和“诀窍”,痴迷于多快好省地熟记教育部历次颁布的大纲中要求的词汇。这样简单粗暴地对待英语,必然导致两大恶果:一方面,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钻研所谓的记忆规律,孤立且囫囵吞枣地学习语言,从长远来看必定是费时低效的;另一方面,短视、漫无边际且不关注语言使用情景的“杀鸡取卵”式的语言学习方式,最终会扼杀广大学生曾经对英语抱有的浓厚兴趣,大学英语课程结束之时恐怕就是其英语学习终止之日。英语本身就是一种知识范畴,包含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地理物产、民族传统、文学历史、民风习俗、观念传统等,不一而足。英语的知识海洋里面,无所不包,操英语的各国地域辽阔,民族构成状况千差万别,十分值得深入研究探讨。另外,在英语知识的海洋中畅快遨游应成为大学生入学伊始便形成的一种可终生受用的习惯。

上一篇:六十年前关于营卫的争鸣
下一篇:没有了